他从知行、体用统一的观点出发,认为两个一贯没有本质的不同。
释《艮》卦,时止则止,时行则行,动静不失其时,其道光明。孔疏曰:《易》初章易为贤人之德,简为贤人之业,今总云‘至德者,对则德业别,散则业由德而来,俱为德也。
到《易传》时期,易象筮辞已不再是神意,而是圣人之意,圣人立象以尽意,设卦以尽情伪,系辞焉以尽其言(《系辞上传》)。时本指四时,《说文》:時,四時也。所谓要终,要,读为去声时意指重要、纲要、要点等。立极须与时,基于现代的生活方式,西方社会以上帝死了为旗帜重建了主体性确立了个体(Individual)的绝对主体地位。二是首要立足于现代性的生活方式。
因此,孔子一方面肯定群体生活必须有制度规范,不学礼,无以立(《论语·季氏》),但另一方面强调制度规范随时代而变化,要礼有损益。《彖·无妄》:大亨以正,天之命也。秦以郡县代封建,用法家言,构造了一套专制的皇权制度。
(28)《尧典释经》,《书古微》卷一,485页。(36)则尧舜之徽号,究为放勋、重华,抑或唐虞,或二者皆为徽号,殊不可晓。(50)郊谓郊天,更直接说明董仲舒以为文王受命就是受天命。(41)所不同的是,《诗古微》以成王封禅泰山为实有之事,而《书古微》则以成王无封禅泰山之事,却有其实。
(18)《书古微》卷十一,665页。至清阎若璩,方尽发症结,而惠栋、江声、孙星衍、王鸣盛、段玉裁亦皆有疏证。
⑨魏源谓之《书大序》,参见《书古微》卷十二《书大序集义》,670页。而魏源于经典之中寻求微言大谊,正是对于所谓三代之心、不变者道、不易之?易的尝试性探索。这就是魏源所说西汉今古文本即一家、孔安国未尝别自成家的意义所在。其三,马郑之说,异于司马迁之说。
或疑是欧阳、夏侯说,与《史记》不同,为今古文之区别者何?(53) 魏源于答语中,以《史记》之说为其与今文小异者,乃望文为义,其义甚狭浅,非典谟之体也,而以《大传》朝诸侯,录大政之谊为大麓之确诂,其意亦主基于天下认可的政权合法性。此中引号,乃据叙述者上下文意而酌加。汉虽承秦弊而起,经董仲舒等汉儒复古更化,成就汉唐宋并延及于清的儒家士大夫与君共治天下的格局,至宋而达致巅峰。他说: 自后汉杜林复称得漆书古文《尚书》,传之卫宏,贾逵为之作训,马融作传,郑玄注解,由是古文遂显于世,判然二家。
(35)以徽号落实于制度,则如前引封禅之说,会诸侯于东岳,天下公上徽号,刻石纪之……然后为民所归往之王。魏源所引《汉书•儒林传》之说亦见于《史记》。
徽号、有天下之号,所体现的乃是一政权之合法性。于是东巡泰山,大会诸侯于明堂之位,而天下共尊,以成其王业之号。
由此再回视以征伐革命所受之天命,方可以祈天永命,永保天之降宝命。在魏源看来,此微言大义是孔子经由七十子后学而传于后世,故治经学,必归重于师法、家法。他说: 《汉书•儒林传》言:史迁尝从安国问故,而迁书所载《尧典》、《禹贡》、《洪范》、《微子》、《金縢》,多古文说。(56)尧舜其君民,于周公而言,即体现为制礼作乐。(11)首先确定了经典与孔子的关系,方能谈得上所谓微言大义。徽号之说出自《礼记》,魏源说: 《礼•大传》曰:帝王南面而治天下,必立权度量,考文章,改正朔,易服色,殊徽号,异器械,别衣服,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。
他说: 《汉书•儒林传》:孔氏有古文《尚书》,孔安国以今文读之,因以起家,逸书得十余篇。所谓封禅七十二君,皆得以其有天下之号,纪诸泰山,然后得为民所归往之王。
在魏源看来,家天下与官天下无优劣之分,其重心不在于以天下与人,而在于为天下得人。至于《尚书》文本本身,亦有其书法,亦有其微言大义。
传统儒学对于政权合法性的两个基础,天命与民意的合一表述,于历史现实中,以征伐体现天命,民意于其中往往是黯而不彰的。孟子此说亦为魏源所接受,故而在谈及尧舜禹之禅让时,均依此模式而立言。
五帝之前,则称皇,为九皇。至周成王,则实无封太山之事,何以亦称徽号?盖武王末受命,未遑制礼乐,会诸侯。魏源发为此论,亦有源于西方的刺激。(28) 《礼记•大传》所云徽号,郑玄以为徽号,旌旗之名也。
就三代以后政权更迭的历史现实而言,如革命话语所指示者,更多地通过征伐而体现出来。其他名号,起源不一,在魏源看来,周以前,徽号则为各时代所共同具有的,并特重于徽号,进一步将其与封禅相关联。
⑤ 我们知道,经学今文、古文之别,本源自书写文字之区别,并由此而及解经师法、家法之不同。(51)也就是说,武王晚年受天命而伐殷,克殷两年即崩,这就是末受命的意义所指。
在魏源看来,均不足以构成周之王业的完成,成就周之王业者,必有待于成王。而东汉诸儒,亦谓佚十六篇,絶无师说。
以《尚书》而论,魏源以为,《尚书》百篇,经孔子删削编次,《书序》⑨即孔子所作。这一思考,置之于今日,同样意义非凡。有庙号则至殷方始,如太宗、高宗等名目。(41)同上,中编卷九《周颂答问》,292~294页。
尧知丹朱之不肖,必将坏其宗庙,灭其社稷,而天下同贼之。(44)《书古微》卷一,485页。
(31)《尧典释经》,《书古微》卷一,485页。使皆服其服,行其礼乐,称先王后,作宾王国。
(52)如云:以天下与人易,为天下得人难。魏源通过周人的立国之路,所体现的天命与民意的分开表述,究其实质,在天命与民意之间,在征伐与礼乐之间,彰显后者于王业、立国而言所具有的独立价值、核心价值意义。
手机:18900000000 电话:010-12340000
邮件:123456@xx.com